正文 首页国学

李贽之死,李贽与王阳明

ming

李贄有好幾個別號,他自稱「卓吾」,而載在士籍的卻是「篤吾」.「卓」、「篤」兩字,在閩南語中發音相同,口頭上容易混淆.

李贽死不肯离开麻城文/刘 宏明万历八年三月,云南姚安知府任满,李贽辞官,却没有回老家泉州,而是遍游滇中名山之后,来到楚地

li zhi si bu ken li kai ma cheng wen / liu hong ming wan li ba nian san yue , yun nan yao an zhi fu ren man , li zhi ci guan , que mei you hui lao jia quan zhou , er shi bian you dian zhong ming shan zhi hou , lai dao chu di . . .

⊙0⊙

黄仁宇先生在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的最后一章,用“自相冲突的哲学家”这一标签写了李贽.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,一位

李贽评方孝孺之死一事时说:“一杀孝孺,则后来读书者遂无种也.无种则忠义人材岂复更生乎?”在明初那种绝对皇权的政治条件之

+﹏+

李贽之死,虽死犹生,《明神宗实录》所记载的依靠权势所定之是非,可靠吗?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的那些罪名,能成立吗?

1602年5月7日,思想家李贽逝世.1601年初春,芝佛院被一场人为的火灾烧得四大皆空.据说纵火者乃是当地官吏和缙绅所指使的无

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.顾炎武在后世,是很有开明之风的大儒,碰上李贽了,居然也是这样,看来,对那个时代的读书人,真的不能期

驱逐他、迫害他、诬告他,对他的死亡拍手称快、幸灾乐祸.令人奇怪的是,现在主流的思想史中,始终把迫害李贽的东林党人视为近

才子李贽叹曰:“公死而生,嵩生而死,公固流芳百世,嵩亦遗臭 但随后的杨继盛之死,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民间猜测.杨继盛

ˋ﹏ˊ

李贽之死新探——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[J].黄冈师范学院学报,2021,41(02):101-107.张晓伟.李贽自由思想新诠[D].湘潭大学,

版权免责声明 1、本文标题:《李贽之死,李贽与王阳明》
2、本文来源于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3、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
4、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,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
5、如果有侵权内容、不妥之处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。